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轉貼】Muddy Waters: Hard Again/I'm Ready 專輯介紹

文:馬世芳





Muddy Waters / Hard Again (1977) AMG Rating ★★★★1/2



Muddy Waters / I'm Ready (1978) AMG Rating ★★★★1/2






「就好像我又『硬起來』了!」62歲的Muddy Waters在這張專輯做
到一半的時候,在錄音間裡向33歲的Johnny Winter打趣地說,於是
Muddy Waters傳奇式的東山再起之作,有了完美的標題。

Hard Again是Muddy Waters結束和Chess這家傳奇廠牌長達三十年的
合作關係之後,首度在主流廠牌體系發行的專輯。這家爭取到Muddy
的新廠牌叫做Blue Sky,負責人不是別人,就是德州第一把滑弦吉
他大師,在白人藍調搖滾圈子裡聲望崇隆的老將Johnny Winter。

從六○年代到七○年代中期,Muddy Waters的唱片事業一路走下坡,
並不是他失卻了做音樂的能量,而是唱片公司用了各種匪夷所思的
行銷手段包裝這位藍調大師,包括叫他翻唱迷幻搖滾和搞來一整隊
銅管樂器和他合奏之類,搞得老樂迷倒足胃口、新樂迷瞠目結舌。
到了七○年代,Muddy Waters已經淡出唱片市場,把精力都放在舞
台表演上了。除非你是願意經常在藍調俱樂部尋覓大師身影的死忠
樂迷,對七○年代的聽眾來說,基本上,Muddy Waters是一個過氣
了的、被淡忘的名字。身為搖滾樂迷,你不會不知道他的名字,你
很可能還擁有他五○年代錄製的Chess經典專輯,但是被問到他的現
況時,你只會茫然地聳聳肩。

另一方面,Johnny Winter在六○年代末期崛起,以飛快的指法和精
準狂暴的音色,立刻成為藍調搖滾最耀眼的英雄之一,Jimi Hendrix
英年早逝之後,許多人甚至認為Johnny Winter是替Hendrix接班的不
二人選。有那麼一段時間,Johnny Winter被視為最了不起的吉他英
雄、前途無量的超級新星。

然而,他並沒有成為Jimi Hendrix第二,也沒有成為世界級的暢銷巨
星。Winter染上嚴重的毒癮,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慢慢擺脫。他的專
輯銷售儘管不差,卻也從來沒有能夠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到了
七○年代中期,他清楚領悟到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決定死心塌地守住
藍調搖滾,而且為了發揚漸漸微弱的藍調之音,Johnny Winter創辦
了Blue Sky這家廠牌,打算有系統地發行優質的藍調專輯。

於是Johnny Winter找上了老前輩Muddy Waters,一場藍調史上最著名
的世代對話就此展開。

Johnny Winter真正知道藍調是什麼,當然,他對Muddy Waters的音樂
就像牧師熟讀聖經那樣瞭然於心。他找來了Muddy Waters當時的巡迴
樂隊進錄音室,其中包括赫赫威名的口琴大師James Cotton(也在
Newport亮過相)。Johnny Winter在音控室和錄音間兩頭奔波,同時
擔綱製作人和吉他手,他的活力與熱情激起了老人的潛能,也把這個
原已實力堅強、默契十足的樂隊帶到了難以想像的新境界。Muddy Waters
在這張專輯展現的能量和魅力絲毫不輸給當時三十三歲的Johnny Winter
,他的Telecaster電吉他仍然能彈出令你背脊發麻的solo,至於他的
唱腔,套用AMG的形容,「就像一頭睡醒的雄獅」。

其實,光聽聽他在專輯開頭重新翻唱自己的經典名曲Mannish Boy的開
頭,那個深沈、凝重、悠遠、滿是泥土砂礫氣味的清唱︰

Oh...yeah, al...right.
Everything, everything,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this mor...ning....

光這短短三十秒,已經足以令你中蠱。

而我們當然也不能忘記Johnny Winter的電吉他。他在這張專輯和Muddy
Waters的樂手合作無間,凌厲麻辣的音色令人屏息,他是聰明的,不僅
替這張專輯保留了芝加哥藍調的原汁原味,也替Muddy Waters滄桑的聲
嗓賦予一種即時、立體的現代感。這張專輯的音場生動、貼近、飽滿渾
厚,充滿粗礪的稜角,像一杯苦口的烈酒,入喉之後會打從心窩裡一路
燃燒上來,讓你天旋地轉、欲仙欲死。

Hard Again是那年最轟動的搖滾專輯之一,也替Muddy Waters尋回了音
樂事業的第二春。他和Johnny Winter的合作,幾乎濃縮了二次戰後藍調
的發展史。專輯中一首名曲的標題說得最好︰“The Blues Had A Baby
And They Named It Rock And Roll”,善哉!

在Hard Again贏得全球樂迷起立鼓掌、在銷售和評論兩方面都大獲全勝
之後,Muddy Waters和Johnny Winters再接再厲,走進錄音間,又錄了
兩張專輯。這三張Johnny Winter製作的唱片︰Hard Again(1977)、I'm
Ready(1978)、King Bee(1981),成為Muddy Waters最後的遺作。1983
年,Muddy Waters逝世,享年六十八歲。直到生命中最後那段日子,他
都還是沒有放棄巡迴演唱,真的是鞠躬盡瘁。



I'm Ready是Johnny Winter替他製作的第二張專輯,仍然是由Blue Sky
出版。樂隊的成員也同樣由Muddy Waters的巡迴樂團擔綱,但這回他還
找來了芝加哥藍調另一位不世出的巨匠--吉他手Jimmy Rogers,來替
老友助陣,Rogers早在五○年代的Chess時期,就和Muddy Waters合作了
不少芝加哥藍調最重要的經典。吹口琴的Jerry Portnoy時年35歲,算是
跟Johnny Winter同輩的樂手。他的口琴聲裡有著滿腔的熱火,恨不得把
腦漿都從簧孔裡吹出來...(他在1994年Eric Clapton的藍調搖滾傑作
From The Cradle裡也曾跨刀吹口琴)

Muddy的聲嗓依舊充滿自信,暴雨巨浪、狂風烈陽,盡在於斯。Johnny
Winter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solo與其他樂器犬牙交錯,像鋼鋸切開鐵
板、迸出叢叢耀眼的火星。在經典名曲(I'm A)Hoochie Koochie Man裡,
中段熱鬧紛陳的solo替這首老歌找到了全新的生命,不妨和Newport的舊
版本參照著聽。

總地來說,I'm Ready比起Hard Again,多了幾分從容的、laid-back的
味道,鼓的聲音聽起來更自在,有種閒散不羈的派頭。Muddy Waters那
深不見底的老嗓子和Johnny Winters的鬼吼鬼叫相映成趣,老人的聲喉
仍然埋藏著懾人心魄的神秘力量。無論是重唱他自己的名作,或是演繹
Sonny Boy Williamson的名曲Good Morning Little School Girl,他
都有辦法讓你不由自主跟著音樂搖頭晃腦,同時被某種莫名的力量激得
汗毛直豎。

....只要你喜歡藍調,只要你耳朵還能正常運作,這些音樂保證能讓你激動、
狂亂、浮想聯翩......這是一等一的藍調音樂,也是音樂史上世代對話的
精彩紀錄。


(本文轉貼自五四三音樂站)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轉貼】Muddy Waters At Newport 1960專輯介紹




文:馬世芳


Muddy Waters / At Newport (1960) AMG Rating ★★★★★

這張專輯被藍調樂評人Robert Santelli選入「藍調史百大名盤」
之列,並譽之為「藍調史上第一張真正了不起的現場實況錄音」,
與B.B. King的Live At THe Regal(1964)並列為任何藍調迷不可能
不收藏的藍調實況經典。

五○年代末到六○年代初,許多新生代的白人聽眾開始對美國黑人
草根音樂大感興趣,他們從老掉牙的78轉唱片認識到許多大戰前就
在灌錄唱片的歌者,一些有心的年輕人並且深入南方鄉鎮拜訪其中
還在人間的老樂手,請他們「出山」--其中大多數的老人已經多
年不碰樂器,沒想到卻在二三十年後重操舊業,並且享受了人生中
最風光的歲月。對這些被「重新發掘」的老樂手而言,最重要的表
演場域就是「音樂節」。彼時的音樂節觀眾以白人大學生為主力,
表演內容從白人的Bluegrass、鄉村音樂、草根民謠,到黑人的爵士
樂和藍調,無所不包。那個世代的年輕學子急切地希望重新認識一
個被忘懷的美國民樂傳統,而音樂節無疑最能滿足他們「一網打盡
」的需求。

Muddy Waters當然出自那個悠遠的傳統,但他二十多年來一直未嘗
離開表演的舞台。他從密西西比到芝加哥到全美巡迴演出,甚至去
過歐洲公演,在鄉野草根藍調和新式的R&B中間搭起了重要的橋樑,
直接促成了音樂史上的大轉變。整個五○年代,他馬不停蹄地表演
,對藍調樂迷來說,他是無庸被「重新發現」的大師,因為他一直
在那兒,只是年輕的白人聽眾對他不熟罷了。

當Muddy Waters的樂團被邀請在1960年的新港爵士音樂節上場時,
又替這個名聲崇隆的音樂節寫下紀錄︰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整組
插電的藍調樂團踏上新港音樂節的舞台(啊,是的,比1965年替迪
倫伴奏的Butterfield Blues Band早了五年)。之前在新港登台的
藍調樂手,都是演奏原音樂器的鄉村藍調,對現場的觀眾來說,結
合電吉他、貝斯、爵士鼓、接上麥克風的口琴和鋼琴的芝加哥藍調
樂團是聞所未聞的新鮮玩意。

Newport的這場實況不僅讓當天的觀眾看得目不轉睛,也成為Muddy
Waters樂團的黃金陣容在五六○年代之交留存下來最精彩的歷史見
證。這時的Muddy Waters Band包括這些嚇死人的名字︰James Cotten
吹口琴、Otis Spann彈鋼琴、Pat Hare和Muddy Waters彈電吉他、
Andrew Stevenson是貝斯手、Francis Clay打鼓。隨便哪個團員站
出去,都是撒豆成兵的大將。

這個組合跟著Muddy Waters四處巡迴演唱了好幾年,早在1958年他
們就已經到過英國,讓當地的白人聽眾大開眼界(也為幾年後的英
倫藍調復興埋下伏筆)。當他們踏上Newport舞台的時候,這個樂團
早已練就滴水不透的默契,他們精神飽滿、自信十足,鼓手Francis
Clay回憶說︰「我們做出來的聲音棒極了,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我們就像一台上好了油的機器,因為那時我們每週經常有六個
晚上在做場,有時甚至連續七天...」「從音樂的角度來說,這個組
合實在很棒。Pat Hare是個相當要得的吉他手,Cotten的口琴不用
說,Otis Spann是芝加哥最好的鋼琴師,Muddy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講到藍調,我們就是最好的,沒人碰得到我們一根汗毛。」

聽聽這張專輯,你會同意,他們確實知道自己在幹嘛,而且玩得酣
暢淋漓。這張專輯裡,幾乎每一首曲子,後來都成了英倫藍調搖滾
復興時期白人小夥子翻唱不輟的經典。Muddy Waters唱著Got My
Mojo Working的時候,現場觀眾瘋狂得幾乎把棚子給掀了,後來他
應大家要求,在安可曲又重新唱了一遍!Muddy的滑弦吉他和Cotton
高分貝的口琴咬合無間(Cotton從前輩口琴大師習得如何利用麥克
風和口琴的微妙角度,吹出震撼人心的破音,這是芝加哥藍調最重
要的聲音之一),鼓擊和Otis Spann綿密的鋼琴交織,Waters的聲
嗓就像泥沙滾滾的密西西比河,裡面有鱷魚有轟轟的汽船有交纏的
水草。在快板歌曲像Tiger In Your Tank和I Feel So Good這些曲
子裡,你會不由自主閉起眼睛跟著搖晃起來,這種音樂會讓任何有
耳朵的人中蠱。當然,Muddy Waters的歌詞多的是明明暗暗的挑逗
和性暗示,火火熱熱,搔著每個人的想像...你聽到現場觀眾的鼓譟
,對著Muddy每句挑逗的歌詞歡呼...

這是一場註定留名青史的演出,而當時圍繞著新港爵士節的意外事
件則替Muddy Waters的新港行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就在Muddy Waters
登台前的週末,一群沒買票的無賴青年打算硬闖會場,和警察發生
嚴重衝突,許多人掛了彩。之後城裡許多來參加音樂節的觀光客(
都是年輕人)則在酒精的催化下砸爛了商店櫥窗、對警察扔石頭、
當街放火,引起市政府的震怒。當局命令新港音樂節立即停辦,誰
也沒想到Muddy Waters竟然成了替新港音樂節唱輓歌的藝人。一位
黑人詩人Langston Hughes得知音樂節被迫停辦的噩耗,心緒大動,
當場跑到後台找來紙筆寫下一段詞,然後遞給準備唱安可曲的樂隊
成員。他向鋼琴手Otis Spann報告了音樂節辦不下去的消息,然後
問他有沒有辦法即興把這首歌唱成曲,Otis把那張寫了歌詞的紙片
擺在鋼琴上,邊看著詞邊彈起慢騰騰的鋼琴,其他成員紛紛加入,
然後他開口唱了起來,哎,Otis也是個真要命的歌手呢︰


"喔,這是新港多麼陰暗的日子啊
每件事情看起來都這樣悲哀,這樣悲哀...

我的音樂會遭受什麼樣的對待?
我的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是個謀生不易的世界啊
而我身處其中,孤單無助...

這是個悲哀的日子啊悲哀的日子
這是個悲哀的日子啊我們只能說
再會吧新港再會啦
再會再會... "


這就是這天的最後一首歌,“Goodbye Newport Blues”。新港爵士
節也從這之後停辦了整整兩年,當局才解除禁令。


2001年,MCA/Chess重新出版這張藍調史名盤,母帶做過remaster處理
不說,內頁也多了更新過的考據和說明(原始liner附在後面),還附
送四首1960年六月(他們登台前一個月)在芝加哥錄製的四首歌,完整
呈現了這段巔峰時期Muddy Waters Band熱火朝天的實力。任何有耳朵
的藍調迷,都不該錯過這張專輯。



(本文轉載自五四三音樂站)


Got My Mojo Working at Newport Jazz Festival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