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5SRq90BhSMYCFV8yl5KyL9q_vNEUnvdRpito3uH5-E9ibZbOLqVRqaexR2nQ0CrBuWBKD4oDGdVhwGSLorI6kfEDiSTCjhFmq0ItutSJ-vMKSoI_dUwDwvT5WWfqamPe29nSFCAW4kBcA/s320/B000002OBZ.01.LZZZZZZZ.jpg)
在一家深夜的酒館,人們正為一群不知從那裡來的樂團喝采著,並隨著音樂搖頭晃腦,腳踩著拍子,偶爾歌手唱到一句詼諧的歌詞,台下即爆出一陣如雷的掌聲。而那個原先表演到一半卻被硬生生擠下來的樂團,很無辜的,看起來就覺得瘪腳而已。
在台上,McKinley Morganfield正演奏著當時對一般人仍很新奇的電吉他,以一種來自他老家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滑弦吉他技巧;即使台下的觀眾幾乎清一色都是黑人,但顯然這種聲音還是太南方了...不過觀眾似乎不以為意,他們喜歡這種聲音。接著一個衣著光鮮的年輕黑人從黑暗中走了出來,嚴格說來他的外表稱的上俊美,只是臉上卻突兀的佈滿了刀疤跟傷痕...那都是他長期在街頭討生活的結果,而當台下觀眾正開始對他的存在竊竊私語之時,他俐落的從口袋中拿出一隻口琴,接著把它靠在麥克風上,吹奏一段宛如爵士搖擺曲風的即興演奏,台下的觀眾全都為之瘋狂,儘管他們在之前已聽過一些類似的口琴手的演奏,如當時在曼菲斯極出名的口琴手Sony Boy Williamson,但今天晚上,他們每個人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聲音...直到一曲結束,觀眾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叫囂著"再來一次"。年輕人臉上沒什麼表情,很快的又跟著節奏吹奏一段Boogie樂曲,在他旁邊,McKinley Morganfield正以一種讚許的眼神看著他。
1948年,McKinley Morganfield,這位後來自稱為Muddy Waters的卡車送貨員(在當時的黑人社群中算是不錯待遇的工作),當時才33歲,而另一個名叫Walter Marion Jacobs的年輕人,在後來的日子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口琴音樂認知的人,當時,他只有19歲。
------------------------------------------------
Walter Marion Jacobs,外號Little Walter,於1930年5月1號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他早年的事蹟幾乎不可考,唯一知道的是他從8歲時就開始自學口琴。18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開始過著到處流浪的日子,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不過據傳聞可能是因為個性的緣故,早在家鄉時他就以脾氣暴躁頑劣聞名。從路易斯安那到紐奧良,Little Walter(以下簡稱小華特)靠著在街頭及酒館演奏口琴換取微薄的收入以求溫飽,他所到之處伴隨而來的總是數不盡的衝突,多半是為了酒和女人。久而久之,人們開始迴避他,也沒有幾個樂手敢跟他合作,於是在1946年,小華特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孤身一人來到了芝加哥。
當時的芝加哥正是藍調音樂開始風行的時候,許多才華洋溢的黑人樂手皆蜂擁而來,他們有些人還帶著自己的樂隊,窮一點甚至乾脆直接在街頭清唱了起來,小華特也是其中之ㄧ,當時的他不斷跟一些較老經驗的樂手如Tampa Red,Big Bill Broonzy,及Memphis Slim合作,儘管他是這所有人之中年紀最輕的,但他的脾氣跟才華卻使得沒有人敢輕視他,Memphis Slim可能是這群人之中還稍微受得了他的一位,他注意到了小華特的天份,於是在1948年,他把小華特介紹給另一個他欣賞的樂手認識,就是Muddy Waters,而當時三個人都沒想過他們的碰面會徹底改寫日後整個藍調的歷史。
Muddy Waters在聽過小華特的演奏之後驚為天人,當時的Muddy已經被唱片公司視為拒絕往來戶,Muddy能唱也能彈奏一手好吉他,但唱片公司的高層卻嫌他的音樂太過土氣,不太符合當時一般人的口味,為了吸引觀眾,Muddy決定開始學習電吉他,並有了成立樂團的念頭,於是他延攬了Memphis Slim做他的鋼琴手,找來Jimmy Rodgers擔任節奏吉他手,至於小華特,理所當然的擔正了口琴手的位置,所有的事情似乎漸漸開始上了軌道。
沒有人知道小華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要將口琴加上麥克風來演奏的,也許在他認識Muddy之前他就有做過類似的嘗試,而事實證明,這可能是當時最劃時代的革命性舉動,原本的藍調音樂只適合在鄉村的小酒館中演奏,但來到大城市後,人們開始追求起更大的聲響,於是吉他被插上了電,而小華特,這位發明了"電氣口琴"的人,也開始以更大的音量及令人著迷的火熱口琴技巧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當時他們的組合幾乎無人能擋,他們會隨性的挑一家酒館進去,不管台上的樂團是否仍在表演就把他們趕下來,接著他們會以更出色的演奏技巧在場中掀起一陣旋風,當時人們稱他們的組合為"獵頭者",觀眾愛死了這樣的花招,而在這段時期,小華特也開始有了離團單飛的念頭。
1950年,Muddy被簽入切斯唱片,在切斯當家的詞曲創作者Willie Dixon協助之下發表了一系列後來被視為經典的歌曲,如"Hoochie Coochie Man","I Just Want to Make Love to You"、"I'm Ready",Muddy終於開始嘗到走紅的滋味,而此時Muddy與小華特的關係也開始交惡,小華特的火爆脾氣始終是最主要的原因,於是Muddy有意的漸漸疏遠了小華特,而正好也給了小華特一個離團的理由,1952年5月12日,小華特自組了樂團"The Jukes",並進錄音室錄製了他第一首單曲"Juke",同樣由切斯唱片發行,歌曲一推出後即上了當時的音樂排行榜,接下來的幾年內,小華特在切斯旗下錄製了將近100多首歌曲,有純演奏曲也有小華特自己唱的歌,其中更不乏排行榜上的佳作,從此小華特也成了當時切斯唱片的巨星,與老搭檔Muddy平起平坐。
走紅之後的小華特並沒有風光多久,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傑出的藍調藝人實在太多,如Howlin'Wolf(Muddy在切斯的競爭對手)與Sony Boy Williamson,但小華特出色的口琴技巧仍令人趨之若鶩,許多年輕一輩的口琴手如Junior Wells或James Cotton(他們後來也都成為Muddy樂團的口琴手)等人都深受其影響,也都以小華特作為他們的目標。
另一個原因則來的太快,一個同樣來自曼菲斯的年輕白人在50年代末期錄製了一張專輯,唱的全是他所喜愛的黑人藍調歌曲,在他之前,黑人跟白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但他卻輕易的消弭了這一點,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白人也可以唱黑人的歌,而且唱的並不下於黑人自己本身,於是這個名叫Elvis Presley的年輕人瞬間成了全國性的巨星,一種嶄新的音樂---"搖滾樂",就這樣誕生。
搖滾樂的風行也許是必然的結果,畢竟當時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始終以白人為最大宗的消費群,相較之下,正宗黑人的藍調音樂反而漸漸式微,許多藍調樂手開始把重心放在歐洲,如Muddy在英國就受到廣大的歡迎,許多年輕人如Eric Clapton、Mick Jagger都自稱受到了他的影響。至於小華特,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藍調口琴之王,此時只能藉著零星的演出換取微薄的收入...如他年輕時一般。在生活巨大的壓力之下,小華特開始沉迷於酒精之中,但其惡劣的脾氣卻始終未改,終於,於1968年的一次街頭械鬥之中意外死去,他的屍體一直到第二天才被人發現,死時他只有37歲。
--------------------------------------------------
Miles Davis曾稱讚小華特是天才,可以用口琴做出不亞於薩克斯風的演奏,Pete Welding也曾評價過小華特的口琴技巧:「像歌手一樣,他用口琴表達出了同樣的敏捷與富於彈性的搖擺,同樣的強度與熱情...」。諷刺的是通常早逝也都是天才的宿命,但不論如何,小華特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體驗,幾乎後世每個學習藍調口琴的人都欠了他一點什麼。就像提到小提琴會想到海飛茲,提到電吉他則想到Jimi Hendrix...小華特也有自己的一個位子。像Eric Clapton在年輕時聽過小華特演奏時所說的:「...那些迎向耳畔的聲音,我是說,他不能不演奏。你懂我的意思嗎?...每次他只要開始吹奏,就算只有30秒,對我來說就是天籟...你了解嗎?」。
關於這一點,我從來沒懷疑過。
你了解嗎?
Walter Marion Jacobs,外號Little Walter,於1930年5月1號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他早年的事蹟幾乎不可考,唯一知道的是他從8歲時就開始自學口琴。18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開始過著到處流浪的日子,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不過據傳聞可能是因為個性的緣故,早在家鄉時他就以脾氣暴躁頑劣聞名。從路易斯安那到紐奧良,Little Walter(以下簡稱小華特)靠著在街頭及酒館演奏口琴換取微薄的收入以求溫飽,他所到之處伴隨而來的總是數不盡的衝突,多半是為了酒和女人。久而久之,人們開始迴避他,也沒有幾個樂手敢跟他合作,於是在1946年,小華特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孤身一人來到了芝加哥。
當時的芝加哥正是藍調音樂開始風行的時候,許多才華洋溢的黑人樂手皆蜂擁而來,他們有些人還帶著自己的樂隊,窮一點甚至乾脆直接在街頭清唱了起來,小華特也是其中之ㄧ,當時的他不斷跟一些較老經驗的樂手如Tampa Red,Big Bill Broonzy,及Memphis Slim合作,儘管他是這所有人之中年紀最輕的,但他的脾氣跟才華卻使得沒有人敢輕視他,Memphis Slim可能是這群人之中還稍微受得了他的一位,他注意到了小華特的天份,於是在1948年,他把小華特介紹給另一個他欣賞的樂手認識,就是Muddy Waters,而當時三個人都沒想過他們的碰面會徹底改寫日後整個藍調的歷史。
Muddy Waters在聽過小華特的演奏之後驚為天人,當時的Muddy已經被唱片公司視為拒絕往來戶,Muddy能唱也能彈奏一手好吉他,但唱片公司的高層卻嫌他的音樂太過土氣,不太符合當時一般人的口味,為了吸引觀眾,Muddy決定開始學習電吉他,並有了成立樂團的念頭,於是他延攬了Memphis Slim做他的鋼琴手,找來Jimmy Rodgers擔任節奏吉他手,至於小華特,理所當然的擔正了口琴手的位置,所有的事情似乎漸漸開始上了軌道。
沒有人知道小華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要將口琴加上麥克風來演奏的,也許在他認識Muddy之前他就有做過類似的嘗試,而事實證明,這可能是當時最劃時代的革命性舉動,原本的藍調音樂只適合在鄉村的小酒館中演奏,但來到大城市後,人們開始追求起更大的聲響,於是吉他被插上了電,而小華特,這位發明了"電氣口琴"的人,也開始以更大的音量及令人著迷的火熱口琴技巧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當時他們的組合幾乎無人能擋,他們會隨性的挑一家酒館進去,不管台上的樂團是否仍在表演就把他們趕下來,接著他們會以更出色的演奏技巧在場中掀起一陣旋風,當時人們稱他們的組合為"獵頭者",觀眾愛死了這樣的花招,而在這段時期,小華特也開始有了離團單飛的念頭。
1950年,Muddy被簽入切斯唱片,在切斯當家的詞曲創作者Willie Dixon協助之下發表了一系列後來被視為經典的歌曲,如"Hoochie Coochie Man","I Just Want to Make Love to You"、"I'm Ready",Muddy終於開始嘗到走紅的滋味,而此時Muddy與小華特的關係也開始交惡,小華特的火爆脾氣始終是最主要的原因,於是Muddy有意的漸漸疏遠了小華特,而正好也給了小華特一個離團的理由,1952年5月12日,小華特自組了樂團"The Jukes",並進錄音室錄製了他第一首單曲"Juke",同樣由切斯唱片發行,歌曲一推出後即上了當時的音樂排行榜,接下來的幾年內,小華特在切斯旗下錄製了將近100多首歌曲,有純演奏曲也有小華特自己唱的歌,其中更不乏排行榜上的佳作,從此小華特也成了當時切斯唱片的巨星,與老搭檔Muddy平起平坐。
走紅之後的小華特並沒有風光多久,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傑出的藍調藝人實在太多,如Howlin'Wolf(Muddy在切斯的競爭對手)與Sony Boy Williamson,但小華特出色的口琴技巧仍令人趨之若鶩,許多年輕一輩的口琴手如Junior Wells或James Cotton(他們後來也都成為Muddy樂團的口琴手)等人都深受其影響,也都以小華特作為他們的目標。
另一個原因則來的太快,一個同樣來自曼菲斯的年輕白人在50年代末期錄製了一張專輯,唱的全是他所喜愛的黑人藍調歌曲,在他之前,黑人跟白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但他卻輕易的消弭了這一點,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白人也可以唱黑人的歌,而且唱的並不下於黑人自己本身,於是這個名叫Elvis Presley的年輕人瞬間成了全國性的巨星,一種嶄新的音樂---"搖滾樂",就這樣誕生。
搖滾樂的風行也許是必然的結果,畢竟當時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始終以白人為最大宗的消費群,相較之下,正宗黑人的藍調音樂反而漸漸式微,許多藍調樂手開始把重心放在歐洲,如Muddy在英國就受到廣大的歡迎,許多年輕人如Eric Clapton、Mick Jagger都自稱受到了他的影響。至於小華特,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藍調口琴之王,此時只能藉著零星的演出換取微薄的收入...如他年輕時一般。在生活巨大的壓力之下,小華特開始沉迷於酒精之中,但其惡劣的脾氣卻始終未改,終於,於1968年的一次街頭械鬥之中意外死去,他的屍體一直到第二天才被人發現,死時他只有37歲。
--------------------------------------------------
Miles Davis曾稱讚小華特是天才,可以用口琴做出不亞於薩克斯風的演奏,Pete Welding也曾評價過小華特的口琴技巧:「像歌手一樣,他用口琴表達出了同樣的敏捷與富於彈性的搖擺,同樣的強度與熱情...」。諷刺的是通常早逝也都是天才的宿命,但不論如何,小華特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體驗,幾乎後世每個學習藍調口琴的人都欠了他一點什麼。就像提到小提琴會想到海飛茲,提到電吉他則想到Jimi Hendrix...小華特也有自己的一個位子。像Eric Clapton在年輕時聽過小華特演奏時所說的:「...那些迎向耳畔的聲音,我是說,他不能不演奏。你懂我的意思嗎?...每次他只要開始吹奏,就算只有30秒,對我來說就是天籟...你了解嗎?」。
關於這一點,我從來沒懷疑過。
你了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