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藍調音樂簡介

【藍調簡介】

藍調最早應起源於十九世紀初新大陸殖民者的黑奴拓墾區。有學者考據,藍調音樂與某些西北非的民族音樂甚為接近,因為許多非洲黑人被抓到美洲作奴隸,他們藉著工作或閒暇時間以歌唱來減輕肉體與心靈的苦痛。blues意指憂鬱,在黑人音樂就是藍調的意思。

藍調音樂因為起源於民間最底層、最痛苦、最被剝削的階級,且揉合諸如黑人教會裡的聖歌、田野間隨興的吟唱、江湖走唱的遊唱詩歌等音樂質素,所以也相對的生活化、具體化,歌曲內容多半與生活的灰暗面息息相關,有時悲歎情變、有時直指黑奴被種族歧視者迫害或謀殺的傷痛、有時大嘆生活艱困、有時只是簡單地描述心理狀態,歌詞大部分都非常的簡單。對許多美國黑人來說,藍調音樂銘刻了他們祖先的庶民生活史,是黑人以血淚開墾新大陸的重要見證。直到現在,藍調仍然被認為非常的普羅,而且是美國少數沒有受到歐陸樂派影響的音樂。

藍調音樂很著重自我情感的宣洩和原創性或即興性,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如Rock & Roll、Jazz、Funk、Soul等等......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

藍調最主要的樂器是吉他(或班鳩琴 banjo)和人聲。至於口琴被廣泛用於藍調音樂中是起始於約二十年代中,由於吉他和口琴搭配的效果適合於空曠的地方表演,所以漸漸地口琴也常被用作吹奏藍調音樂。

三十年代左右,很多黑人移往大城市居住,藍調音樂和藍調口琴亦隨之在芝加哥這地開枝散葉,及後更自成一派名為Chicago Blues。

隨著樂器的電子化,吉他開始具有擴音效果,自然也影響到吉他的音色,但是基本的藍調形式是不會變的。有趣的是,藍調吉他手會模仿歌者吟詠的方式,時而高亢的尖叫,時而急促的滑上與滑下,或使用裝飾音等,這是聽藍調音樂可以留意的部份。

在聽藍調音樂的時候,你會發覺它們好像都依著一個相同的曲式來進行。其中原因是因為藍調音樂會常用到一種標準曲式,名為12 Bar Blues。

【藍調分類】

現代藍調 (Modern Blues)

現代藍調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含所有現代的藍調藝術家們,他們雖然未能見到傳奇的老派藍調藝術大師,但遵循了他們的步履。現代藍調既用原聲吉他,又用電吉他,結合從搖滾到流行到民謠的多種元素。有些藍調純粹主義者或閉門造車的音評人會說現代藍調只是些簡單的模仿者;但他們實際上在尊重過去藝人的基礎上融會了創意、天賦和更現代化的感官。Stevie Ray Vaugan 在生前一直被認為是獨特的藍調復興主義者(1990 年他因飛機遇難而身亡),其後又有 Robert Cray 和 Keb' Mo'。

跳躍藍調 (Jump Blues)

在搖擺年代,大型樂隊爵士、藍調、福音音樂和“布基伍基(Boogie-Woogie)鋼琴”全部結合起來,成為“跳躍藍調”。Cab Calloway 唱新鮮有趣的歌曲時,更強調了旋律。Slim Gaillard 則“說”唱出另人捧腹的超現實主義歌曲(通常是關於食品),而他的樂隊應和著喊叫著。Louis Jordan 也掌握了這種高能量的跳躍藍調,同時 Louis Prima 又結合了 Louis Armstrong 的人聲變化和小號技巧。跳躍藍調的西海岸版很大程度地受比較輕鬆的 Nat Cole 的爵士三人組影響,用老練的音樂和歌詞代替了強勁的能量。受正規古典音樂培訓過的歌手、鋼琴家 Charles Brown 就是西海岸的最佳代表。跳躍藍調影響了節奏藍調(R&B)和搖滾使成為美國派對的主流音樂,後來又成為 90 年代搖擺復興的主要元素。

口琴藍調 (Harmonica Blues)

由 Sonny Boy Williamson II, Lazy Lester 和 Jimmy Reed 開始——然後由 Little Walter 和 Junior Wells 帶入 20 世紀後期——口琴藍調以藍調口琴為核心。Little Walter 在芝加哥發展了該風格的電子版,而 Slim Harpo 在路易斯安那演奏連頸口琴。在以後的幾年中,Paul Butterfield 和 Bob Dylan 把口琴融入到民謠、搖滾和復古藍調。

電子藍調 (Electric Blues)

只要插了電就是電子。雖然電子藍調以電吉他的使用為標誌,它也同樣以電貝斯為標誌——拾音器(用來放大原聲樂器的一種裝置)被裝到大提琴和原聲吉他中。從戰後的藍調大師 Little Walter 到電吉他手 Smokey Wilson 和 Eddie Kirkland 都是電子藍調傳統的代言人。

三角洲藍調 (Delta Blues)

三角洲藍調大多用原聲吉他演奏,是藍調的一種原型。其代表人物包括富有傳奇色彩的Robert Johnson, 芝加哥藍調的締造者 Muddy Waters,口琴手 Sonny Boy Willianson II 和John Lee Hooker。三角洲藍調用充滿熱情的歌詞和人聲,通常獨奏,也有一些小的組合,如 Willianson 的各種組合,也曾有過灌錄。

經典女性藍調 (Classic Female Blues)

女性在 1920 年開始接觸藍調。有歌手如 Ma Rainey 和 Bessie Smith,她們創作了許多尖銳而又自信的作品。以後的音樂家如 Billie Holiday 則降低了尖銳性,但同樣真實地反映了她們的生活與關係。

鄉村藍調 (Country Blues)

是一種起源於美國南方和中西部的大部分由原聲吉它演奏的藍調。鄉村藍調利用了從早期的滑音吉它到指撥演奏的獨奏、二重奏和絃樂合奏。先鋒者 Skip James, Brownie McGhee, Lead Belly 和 Lightnin' Hopkins 創導了這種現已不存在的風格。以後的電子吉它使之平穩地轉變成電子和現代的鄉村藍調。

綜藝藍調 (Vandeville)

在綜藝表演的最初年代,眾多劇院因偏好白人戲碼而忽略了黑人演出(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他們實際上卻常上演一些模仿黑人老套形象的滑稽戲)。因為主流的排斥,黑人藝術家們組成了自己的圈子,在美國為數不多的場所上演專給黑人觀眾看的劇碼。這些綜藝表演通常包括滑稽戲、魔術、舞蹈等,但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藍調歌唱表演——出現了一批如 Ma Rainey 和 Bessie Smith 的歌手。綜藝表演要求表演者超越唱歌地取悅觀眾,於是加入了戲劇和舞蹈的成分,使黑人綜藝表演更深地吸引了觀眾。綜藝表演中的佼佼者 Butterbeans and Susie 因他們的特別的喜劇表演和精湛的藍調二重唱久負盛名。綜藝藍調在 20 世紀 20 年代處於巔峰狀態。

城市藍調 (Urban Blues)

城市藍調的歌詞充分反映了都市生活。“城市藍調”一詞最初是為了與鄉村藍調區別,到四十年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城市藍調包含了 Louis Jordan 的跳躍藍調到爵士的最新花樣,包括了 Percy Mayfield 和 Ray Charles 的帶有城市化的感覺的低吟。

德洲藍調 (Texas Blues)

德洲藍調發展於 20 世紀 20 年代,很大程度地從鄉村音樂過度,只是濾去了鼻音。它節奏鬆散,也稱“德州拖拍”,在拍子後面拖擺一點。歌詞方面,擺脫了“強作愁”的主題。德洲藍調常用傳統的旋律,一把吉他而不是吉他合奏。然而,德洲藍調在二戰後趨向電子化,主要受 Clarence "Gotamonth" Brown 的影響,他們在管樂部分用電吉他獨奏表演。其後,T-Bone Walker 和 Stevie Ray Vanghan 繼續保持了拖拍的節奏和輕鬆的德州傳統。

芝加哥藍調 (Chicago Blues)

和草根味的三角洲藍調、火爆味的德州藍調比起來,芝加哥藍調較具多樣化的舞臺特性,這與芝加哥的音樂興盛有關;三角洲藍調像是一個哀傷的老人在路邊拿把吉他,想到什麼辛酸就唱什麼﹔德州藍調是小伙子在舞臺上大吼大叫,釋放青春期的叛逆﹔芝加哥藍調則像是一個藝人做好一首曲子,然後廣告宣傳或者到俱樂部表演,偉大的Muddy Waters就屬此樂派。

節奏藍調(Rythm Blues: R&B)

結合藍調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節奏,「貓王」Elvis Presley的風格就是源自搖滾和 R&B,為此樂派的代表。

沼澤藍調 (Swamp Blues)

因路易西斯安那州的沼澤而得名。沼澤藍調慢悠悠地,用口琴、吉他演奏,出現過偉大的 Slim Harpo。經摻入紐奧良的節奏與藍調的韻律、加上回聲和延遲的電吉他效果,沼澤藍調可悠揚如 Lonesome Sundown 和 Lightnin' Slim,活潑如 Lazy Lester 的口琴。

靈魂藍調 (Soul Blues)

一種傳統藍調和 60 年代靈魂音樂的快速旋律的熔合物,靈魂藍調是涵蓋兩種傳統的藝人。以標準的藍調樂隊為基礎——鋼琴、吉它、貝斯、口琴和打擊樂——有時加入節奏藍調曲調的管樂,靈魂藍調的音樂家們延伸了傳統的界線,又保持了靈魂樂的根基。Etta James, Bobby "Blues" Bland 和 Jonnie Taylor 都曾是靈魂藍調的佼佼者。

鋼琴藍調 (Piano Blues)

各種時期的爵士、藍調音樂、即興的演奏,只要是用鋼琴演奏的藍調,那就是鋼琴藍調。鋼琴藍調的範疇包括從 Count Basie 和 Rossevelt Sykes 到 Ray Charles, Dr. John 甚至是福音音樂的祖師 Thomas A. Dorsey。

紐約藍調 (NY Blues)

成熟的紐約藍調吸收了跳躍藍調、搖擺、Bebop 和早期的節奏藍調中的精髓。它在 40 年代搖擺時期綻開,當時 Lionel Hampton 的大型樂隊用上了藍調歌手和強烈的節奏。 正當呐喊的 Big Joe Turner 影響了搖滾樂,Erskine Hawkins 和 Eddie “Cleanhead”Vinson 把大眾的藍調和受高度尊敬的搖擺爵士聯繫到一起。

紐奧良藍調(New Orlean Blues)

顧名思義即知,藍調決不是笑嘻嘻地找一番樂子(英語“藍調”blues有憂傷的含義)。但於此——並非絕無僅有——紐奧良藍調稍稍有別。它帶有加勒比海韻律(尤其是倫巴)和一些美國南方音樂色彩,只在派對聚會上才有用武之地。此類別可輕鬆休閒,也可捶胸跺腳地豪放,有Fats Domino 和 Professor Longhair 等出色藝人,用小號和即興發揮的鋼琴伴奏。

曼菲斯藍調 (Memphis Blues)

當 W.C. Handy 寫“Memphis Blues(曼菲斯藍調)”時,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詞的深遠影響。曼菲斯藍調的兩大派系中的前一種是在 20 世紀 20 年代的 Beale Street 初生,從眾多“陶瓶樂隊(jug band)”和綜藝表演衍生而出,Memphis Jug Band 的弦樂風格和 Memphis Minnie 和 Frank Stokes 的粗獷而又時常滑稽的風格而備受歡迎。這種曼菲斯藍調的早期形式發明了一種演奏方法:主音吉他在一曲中有一“段”特殊演奏——這種方法至今已成為標準方法了。後一種曼菲斯藍調是在 50 年代前期開始的一種電子風格,是更響亮而又激進的藍調。樂手們採用了擴大的、失真的吉他和較重的鼓聲,對今天的大多數藍調藝人有更直接的影響。

爵士藍調 (Jazz Blues)

爵士藍調有著堅實的藍調根基,但又吸收了富變化而又稍快的爵士音樂。這類音樂家們通常把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特點摻進了經典的藍調音樂三和弦結構。爵士藍調包括從鋼琴師 Mose Allison 以爵士為主的作品,到吉它手 Lonnie Johnson 的扎實的藍調,還有 Ray Charles 的激情蕩漾而又博采百風的鋼琴藍調。

民謠藍調 (Folk Blues)

民謠藍調可追溯至 19 與 20 世紀交界的小酒吧音樂和夜間小慶典的原聲風格。它產生於南方從德州到三角洲的影響,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最原創的音樂。儘管早期美國藍調也同樣的深入大眾,但真正把人們帶入小酒吧間跳舞的是民謠藍調。是 Lead Belly 和其後的 Sony Terry 和 Brownie McGhee 將民謠藍調的風格延傳下來,而 90 年代的吉它手 Ben Harper 成功地再現了這一風格而又沒被認作為復古分子。

原聲藍調 (Acoustic Blues)

不插電即是原聲。原聲不一定專指原聲吉他。此類藍調指所有非電子樂器演奏的藍調——從吉他、班鳩(五弦琴)到口琴、發聲鐵罐。各地有各地的曲風——芝加哥、三角洲(Delta)、紐奧良、德州、等等;也有各種音樂風格——滑音型、爵士型、指撥型、等等。二十世紀前葉的大師 Big Bill Broonzy, Lead Belly 和 Blind Lemon Jefferson 被認為是原聲的,還有更現代型的 Keb' Mo', Taj Mahal 和 John Lee Hooker。

早期美國藍調 (Early American Blues)

這一範疇包括藍調的最早錄音。從 W.C. Handy 到 Robert Johnson。這種唱片品質通常並不那麼理想,但充滿著深切感情,繞梁三日。


參考資料: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徵人啟事

AGOGO藍調大樂團徵樂手

這個團的前身是由幾個喜歡Blues音樂的朋友所組成
最初的想法是想把一些喜歡這種曲風的朋友集合起來大家一起玩
而除了Blues以外,我們也喜歡Jazz、Funk、Rock、Soul等風格
後來因為人事(兵役、家庭、工作)上的問題,樂團宣告解散
而現在就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

目前規劃,只要是喜歡藍調音樂,想互相交流學習的朋友都歡迎過來共襄盛舉
走大樂團形式,編制不拘,所以基本上是什麼樂手都徵
歌單固定,也可自行開歌(但希望主要還是以Blues相關曲風為主)
目前已有主唱兼口琴X1、貝斯X1、旋律吉他X1
希望一個月能配合兩次以上的練團(在台北),練團時間暫定為週末六日

我們喜歡的樂手及樂團如下:
BB King、Blues Brothers、Buddy Guy、Eric Clapton、
John Mayer Trio、Jimi Hendrix、James Brown、
Led Zeppelin、Muddy Waters、Paul Butterfield Band、
Robert Randolph、Rolling Stones、Robben Ford、
Stevie Ray Vaughan、The Band等等等等...太多了暫且不表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Mail與小弟連絡
到時會再告知關於樂團的詳細消息,或也可參考樂團部落格上資訊
謝謝各位^^

以上

Otis

E-Mail:a127179872@gmail.com
AGOGO藍調大樂團部落格:http://agogoblues.blogspot.com/
(本文編輯於080527)

T-Bone Walker

T-Bone Walker (1910-1975) 是美國藍調吉他手,歌手與作曲家,他也是公認第一位使用電子藍調吉他的藍調藝人,1940 年透過彈奏將電子吉他介紹給廣大聽眾,引發不小震撼。提起具有影響力的電子藍調吉他藝人,T-Bone Walker 名列前茅當之無愧,他擁有現代藍調之父的封號。

1910 年 T-Bone Walker 生於美國德州的 Linden,他還有另外兩個名字分別是 Aaron Thibeaux Walker 與 Oak Cliff T-Bone,他是 北美查拉幾族 與非裔美國公民的後嗣....


(本文節錄自耕者有其田)

Stevie Ray & Black Sheep Blues Trio 介紹

Black Sheep成軍於2004年並持續致力於藍調音樂的演奏。團長兼吉他手的Stevie Ray深受偉大的德州藍調吉他手-Stevie Ray Vaughn啟發、並認為藍調與台灣的原住民音樂有很多的共通之處。在黑羊活力四射的音樂中蘊含著交響樂般的質感和奔放的情緒,充分呈現出每一位樂手的魅力風采! 黑羊藍調樂團演出活動範圍遍佈台灣北、中、南等地,甚至多次獲邀參加大型晚會和集合了國內外優秀樂手的國際性音樂盛會-Blues Bash的演出。鼓手根石大輔曾於日本MI音樂學院任教。貝斯手Hefu在來台灣前則是在美國研習音樂理論。他們決心為藍調奉獻音樂生活,絕不對演奏流行音樂的誘惑投降。
(本文轉貼自Blues Bash網站介紹)
Black Sheep樂團Vlog
Black Sheep奇摩家族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Junior Wells

Junior Wells (1934-1998) 的本名是 Amos Blakemore,他是美國藍調歌手與口琴家,在芝加哥發跡,後來因為與 Muddy Waters, Buddy Guy, Magic Sam, Lonnie Brooks, The Rolling Stones, Van Morrison 同台表演而成名.

1934 年 Junior Wells 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 Memphis,在阿肯色州長大, 12 歲前他跟隨 Junior Parker (1932-1971) 學習口琴技巧, 1948 年搬到芝加哥, 1950 年 Junior Wells 在芝加哥南邊的一場派對中表演,被吉他手 Louis 和 Dave Myers 相中,他們便組了一個名為 The Deuces 的樂團,後來因為鼓手 Fred Below 的加入,團名也更改為 The Aces.

1952 年口琴手 Little Walter 因為一曲 Juke 走紅而單飛,離開 Muddy Waters 的樂團, Junior Wells 獲得機會接替口琴手位置,那年他才 18 歲. The Aces 並沒有因此遭到解散 (他們與 Little Walter 合作),他們幫 Junior Wells 伴奏,在 States 唱片旗下首次錄音,內容是相當精采的芝加哥藍調,包括經典歌曲 Hoodoo Man,活潑的 Cut That Out,熾燃的 Eagle Rock 與 Junior's Wail.隔年繼續在 State 旗下錄製更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悲慟的 So All Alone,跳躍的 Lawdy! Lawdy! (Muddy Water 也來彈吉他助興),這些歌曲後來都收錄在 Blues Hit Big Town 這張專輯中, 1977 年由廠牌 Delmark 發行.

1957 年 Junior Wells 遇到 Chief 與 Profile 唱片公司的老闆 Mel London,相互合作的結果擦出更多歌曲,如 I Could Cry 與搖滾風格的 Lovey Dovey Lovely One (1957 年),經典歌曲 Little by Little (1959 年) 有 Willie Dixon 跨刀和聲, 1960 年的金曲 Messin' with the Kid 在 Earl Hooker 無瑕的吉他加持下成為 藍調經典歌曲.這個時期 Junior Wells 降低口琴吹奏,讓聽眾的焦點逐漸轉移到他生氣蓬勃的歌聲......

(本文節選自耕者有其田)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Buddy Guy

Buddy Guy已經浸淫在藍調這個領域超過45年了。“藍調讓你保持年輕”他曾告訴吉他玩家雜誌這句話。“當你彈吉他時這會你長壽”。1936年George Guy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Lettsworth出生,他在巴頓魯治(Baton Rouge)市(瀕臨密西西比河的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作短暫停留後於1957年到芝加哥。他在芝加哥偶遇Otis Rush,Rush介紹他給Cobra唱片的Eli Toscano認識。他跟隨Otis Rush和Willie Dixon去南密西根街2120號Chess唱片。1965年他認識了口琴手Junior Wells,往後十年間兩人的合作激盪出燦爛的火花

對許多人來說,Buddy Guy是在B.B. King後的下一位“藍調吉他之王”。他的吉他風格在B.B. King的詩一般的揉弦、推弦基礎上,又增加了現代Blues的狂熱。Jmimi Hendrix和Jeff Beck都承認他們在音樂上深深地受到了Buddy Guy的影響,Eric Clapton也稱Buddy Guy是“最偉大的Blues演奏者”。事實上,在當今的樂手中,很少有人能演奏出像Buddy Guy所演奏的飽含情感的吉他solo。

Buddy Guy每一首作品都有著核爆炸音一般的Blues的痛苦和力量,guy說他的這股力量源引自hendrix 和guitar slim。對某些純藍調音樂論者來說,Buddy Guy有些專輯或許有些太重太搖滾了,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他的吉他演奏才能。2004年Buddy Guy勇奪第46屆格萊美最佳傳統藍調專輯獎。也許在這口水歌曲氾濫的年代,聽這種最原始、最純淨的原聲Blues音樂會是另外一種享受。

BoPoMoFo樂團簡介

BoPoMoFo樂團。成員們來自許多國家,BoPoMoFo是他們共同中文學習經驗,也是共同的臺灣生活經驗起源。雖然英文可說是他們賴以互通的唯一語言,但是藍調音樂才是他們彼此真正的心靈溝通工具。有了藍調,他們似乎不再需要形式上的語言,即可在意念上暢行無阻!

其中DC 及 Klaus兩位原始團員更不只以成立BoPoMoFo樂團為滿足。雖然他們中文表達能力很有限,同時藍調音樂長年來也不是臺灣的音樂主流,但是這群所謂的"外人",卻靠著天真的想法,以及對於愛好的執著,硬是排除萬難,誕生了臺灣第一個專門的藍調社團:Blues Society on Taiwan (BSOT)。這個舉動看似小事,但很可能卻在日後的臺灣硬地音樂史上留下一筆。

BSOT不但樂於將藍調音樂引進臺灣,同時也將臺灣的生活素材寫入歌曲,並且積極鼓勵本地藍調樂團的勃興,以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也正是這個原因,BSOT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臺灣藍調音樂節(BluesBash),廣邀外國知名樂團與本土樂團同台共樂,相互切磋。他們想要讓臺灣進入國際藍調音樂界的用心,也許反映出他們在心情上早就已經是臺灣的一份子,而非過客了....

團員介紹:

DC "Decon" Rapier (Vocal / Harmonica / Sax / Captain)

出身芝加哥城附近區域,曾是早期第一波British Invasion的死忠樂迷,但是後來走向了音樂尋根之路後,一頭就栽到藍調樂的領域至今。以Chicago Blues樂派自居的DC,首度正式組藍調團,卻是在臺灣,同時也曾擔任ICRT的藍調音樂節目。BSOT也是由他最早提出的構想。
"Singing and playing the Blues is like a rejuvenating tonic for the soul of mine...... "

Klaus "Amadeus" Tseng (Keyboard)

德國籍,在臺灣與DC 相見恨晚,由於其在藍調音樂理念上與DC非常投緣,因此不但與其共組BoPoMoFo樂團,同時也協助DC共同催生出BSOT,讓臺灣在國際的藍調樂壇發聲。
"I really love to play the Blues. Blues is a part of my soul. There is so much feeling in the music and Blues is telling stories. "

Aki "The Flame" Ikeda ( Guitar )

日本籍,因為其快如火石的烈豔演奏風格,贏得了The Flame的外號。
"Blues is the music that I`d been looking for since I began playing the guitar, and now I can`t live without the Blues anymore."

Neishi "Dafu" Daisuke (Drums)

是另一位日本籍的樂手,畢業於LA 的Musician`s Institute,主修打擊樂。除了藍調,也沉浸於爵士樂剛柔並濟的鼓擊藝術。
"He pursues with a frantic energy matched only by the speed of his drum-rolls, the fluency of his fills......"

Mike "Steel Fingers" Tennant (Bass)

加拿大籍,曾出現過彈斷Bass弦的紀錄,也因此被團員給予"鋼手指"的封號。什麼音樂都聽,就是對鄉村樂比較不來電。
"I`m a Canadian by birth but strongly believe that at least part of my spirit was born down in the delta! ".

(本文節錄自台灣硬地音樂專訪)
BoPoMoFo樂團網站

(轉貼)台北的藍調音樂 by DC Rapier

當開始著筆寫一篇關於介紹台北藍調音樂俱樂部時,我開玩笑的問了一句;”台北有藍調音樂俱樂部嗎?”,說實在的,仔細評估一下在這個城市裡沒有所謂真正的藍調俱樂部,像在芝加哥那樣,貢獻出有如Buddy Guy和其他具有傳奇式的音樂風格。

不管怎麼說,在台北還是有幾個地方偶而能聽到藍調或爵士之類的即興演奏,當有機會請到彈奏爵士音樂特色的樂團,當晚,此俱樂部就成為台北唯一的藍調景象之夜。

The Peshawar Cafe就是其中的一個聚點,坐落在興大路,這個地方結合了台北屈指可數的藍調樂團之一就像David Chen's Muddy Basin Ramblers,演奏曲風優美的Delta和鄉村藍調並融入Jug Band tunes和Hokum音樂使其更臻完美。

The Living Room位在南京東路靠近光復路是Rambler偶而表演的另外一個場所,也是BoPoMoFo藍調樂團非正式的主要發源地,筆者就是這個樂團的首席演唱者,BoPoMoFo彈奏的屬於芝加哥風格的藍調音樂裡面潤色了點德州輕鬆式的road-house藍調,並在每星期三有樂團即興演出。

Citizen Cain地址在東豐街,那兒也有即興演奏和現場開放式的擴音設備經常給藍調愛好者一個表現的機會。The Shannon Pub在敦化北路上,每星期天Kenyatta Trio (& Friends)都展現不凡的才華。

這牆位在公館,David Chen's Muddy Basin Ramblers和他們的熱情群體曾在這裡演出,我們只希望自此以後有更多由Jimmy和他的團隊所演奏的藍調音樂呈現給大眾。
熱中藍調的樂迷不斷強調並堅持不懈的解釋;認為真正的藍調俱樂部已經成立,只要物資許可的話,詳細資訊可以寫網信E-mail: dcr@thebluespowerhour取得更多的訊息。而且最近剛組成Blues Society藍調音樂會,已經著手開始運行,最後,想要多多了解關於藍調音樂的訊息,很歡迎大家參照www.taiwanblues.com網站。

(本文轉貼自TAIWAN FUN 雜誌)

Muddy Waters

任何曾處於 1940 年末到 1950 年初流行音樂環境的人,都會察覺到一群為數龐大的藍調藝人,正凝聚他們的力量,影響當時的流行樂,使其擴大定義和發展.

芝加哥這座城市在現代藍調史上,擔任了發展與傳播的重要樞紐,即便是其他地方藍調的支流派別,也幾乎從這個點獲得豐富的養分.

這波革命開始不同凡響, 1948 年一張 78 轉黑膠單曲唱片的發行, artist 是身兼主唱與吉他手的年輕人,名叫 Muddy Waters.

在 Aristocrat 廠牌旗下發行這張編號 1305 的單曲唱片共有 2 首歌 I Cant Be Satisfied 與 I Feel Like Going Home,均為傳統密西西比三角洲形式的藍調 (Delta blues: 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所謂的街頭藍調,這時期的藍調以空心吉他和口琴為主要樂器),透過 Waters 黑暗,高貴的歌聲,及嶄新,驚人的吉他,嘹喨地為世人介紹他的音樂.聽眾非常興奮,覺得他的音樂除了不拘形式,不可思議地令人注目,更重要的是讓人感到一股堅持的力量.

無論在風格,聲音,曲目,編曲方面, Muddy Waters 均擔任主導地位, 1940 年中期他在流行的 club 裡表演,幾年後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廠牌藝人,發展出另一番特殊風格的藍調.

1948 - 1955 年 Waters 以一系列革新的方式定義現代藍調的入門基礎,日後陸續發行的唱片,當然也成為經典.他的音樂藍圖是將藍調延伸,有別於商業的方式打破精緻與複雜,卻仍充滿活力,為二次世界戰後的藍調音樂 (postwar blues) 譜下臻於完美的註腳.

無怪乎 The Rolling Stones 會引用 Muddy Waters 早期發行的同名唱片 作為團名,後來又延伸出滾石雜誌與 Bob Dylan 的 Like a rolling stone.這些例子為 Muddy Waters 卓越,充滿生命力的音樂,聽者產生感動的共鳴做了最佳證明....

(本文節選自耕者有其田)

練團紀錄06 - 07

1 st

日期: 2006 11/19
地點: 杰克
時間: 16:00 - 18:00
成員: Otis , Wesley , Dunken , 阿豪 , 阿霖

2 st

日期: 2006 12/10
地點: 阿帕
時間: 15:00 - 16:00
成員: Otis , 阿豪 , 阿霖

3 st

日期: 2007 1/7
地點: 怪痛
時間: 15:00 - 16:00
成員: Otis , 阿豪 , 阿霖

4 st

日期: 2007 1/14
地點: 世新
時間: 9:00 - 12:00
成員: Otis , Wesley , 阿豪 , 阿霖

5 st

日期: 2007 1/28
地點: 怪痛
時間: 11:00 - 12:00
成員: Otis , 小信 , 阿豪 , 阿霖 , 佳霖

6 st

日期: 2007 3/11
地點: 怪痛
時間: 11:00 - 13:00
成員: Otis , 小信 , 致宏 , 阿豪

7 st

日期: 2007 3/25
地點: 杰克
時間: 18:00 - 21:00
成員: Otis , 小信 ,致宏 , 阿豪

8 st

日期: 2007 4/01
地點: 杰克
時間: 17:00 - 19:00
成員: Otis , 小信 ,致宏 , 阿豪

9 st

日期: 2007 4/22
地點: 杰克
時間: 17:00 - 19:00
成員: Otis , 小信 ,致宏 , 阿豪

10 st

日期: 2007 7/15
地點: 杰克
時間: 10:00 - 12:00
成員: Otis , 小信 ,致宏 , 阿豪

Albert King

Albert King (1923-1992) 本名是 Albert Nelson,他是美國藍調歌手,生於密西西比州的 Indianola,在阿肯薩斯州的 Forrest City 長大.眾所週知 King of the Blues 是 B.B. King 的封號,不過 Albert King 和 B.B. King (1925~), Freddie King (1934-1976) 一起號稱為『藍調吉他三冠王』(Three Kings of the Blues Guitar).

擁有龐大身軀,超過 183 公分加上 118 公斤,他有另一個響亮封號叫做 The Velvet Bulldozer. Albert Nelson 影響許多優秀的當代樂手,包括 Otis Rush, Robert Cray, Eric Clapton 與 Stevie Ray Vaughan.

Nelson 來自耕植棉花的務農家庭....

(本文節錄自耕者有其田)

Little Walter

時間約1948年,二次大戰剛剛結束,整個世界彷彿正以一種重生的氛圍緩緩運轉著。以色列建國、杜魯福連任、日本開始慢慢從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而在捷克,共產黨勢力開始抬頭,中國當時則尚未預見即將發生的內戰,而在美國芝加哥,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音樂開始吸引人們的注意...

在一家深夜的酒館,人們正為一群不知從那裡來的樂團喝采著,並隨著音樂搖頭晃腦,腳踩著拍子,偶爾歌手唱到一句詼諧的歌詞,台下即爆出一陣如雷的掌聲。而那個原先表演到一半卻被硬生生擠下來的樂團,很無辜的,看起來就覺得瘪腳而已。

在台上,McKinley Morganfield正演奏著當時對一般人仍很新奇的電吉他,以一種來自他老家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滑弦吉他技巧;即使台下的觀眾幾乎清一色都是黑人,但顯然這種聲音還是太南方了...不過觀眾似乎不以為意,他們喜歡這種聲音。接著一個衣著光鮮的年輕黑人從黑暗中走了出來,嚴格說來他的外表稱的上俊美,只是臉上卻突兀的佈滿了刀疤跟傷痕...那都是他長期在街頭討生活的結果,而當台下觀眾正開始對他的存在竊竊私語之時,他俐落的從口袋中拿出一隻口琴,接著把它靠在麥克風上,吹奏一段宛如爵士搖擺曲風的即興演奏,台下的觀眾全都為之瘋狂,儘管他們在之前已聽過一些類似的口琴手的演奏,如當時在曼菲斯極出名的口琴手Sony Boy Williamson,但今天晚上,他們每個人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聲音...直到一曲結束,觀眾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叫囂著"再來一次"。年輕人臉上沒什麼表情,很快的又跟著節奏吹奏一段Boogie樂曲,在他旁邊,McKinley Morganfield正以一種讚許的眼神看著他。

1948年,McKinley Morganfield,這位後來自稱為Muddy Waters的卡車送貨員(在當時的黑人社群中算是不錯待遇的工作),當時才33歲,而另一個名叫Walter Marion Jacobs的年輕人,在後來的日子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口琴音樂認知的人,當時,他只有19歲。
------------------------------------------------

Walter Marion Jacobs,外號Little Walter,於1930年5月1號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他早年的事蹟幾乎不可考,唯一知道的是他從8歲時就開始自學口琴。18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開始過著到處流浪的日子,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不過據傳聞可能是因為個性的緣故,早在家鄉時他就以脾氣暴躁頑劣聞名。從路易斯安那到紐奧良,Little Walter(以下簡稱小華特)靠著在街頭及酒館演奏口琴換取微薄的收入以求溫飽,他所到之處伴隨而來的總是數不盡的衝突,多半是為了酒和女人。久而久之,人們開始迴避他,也沒有幾個樂手敢跟他合作,於是在1946年,小華特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孤身一人來到了芝加哥。

當時的芝加哥正是藍調音樂開始風行的時候,許多才華洋溢的黑人樂手皆蜂擁而來,他們有些人還帶著自己的樂隊,窮一點甚至乾脆直接在街頭清唱了起來,小華特也是其中之ㄧ,當時的他不斷跟一些較老經驗的樂手如Tampa Red,Big Bill Broonzy,及Memphis Slim合作,儘管他是這所有人之中年紀最輕的,但他的脾氣跟才華卻使得沒有人敢輕視他,Memphis Slim可能是這群人之中還稍微受得了他的一位,他注意到了小華特的天份,於是在1948年,他把小華特介紹給另一個他欣賞的樂手認識,就是Muddy Waters,而當時三個人都沒想過他們的碰面會徹底改寫日後整個藍調的歷史。

Muddy Waters在聽過小華特的演奏之後驚為天人,當時的Muddy已經被唱片公司視為拒絕往來戶,Muddy能唱也能彈奏一手好吉他,但唱片公司的高層卻嫌他的音樂太過土氣,不太符合當時一般人的口味,為了吸引觀眾,Muddy決定開始學習電吉他,並有了成立樂團的念頭,於是他延攬了Memphis Slim做他的鋼琴手,找來Jimmy Rodgers擔任節奏吉他手,至於小華特,理所當然的擔正了口琴手的位置,所有的事情似乎漸漸開始上了軌道。

沒有人知道小華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要將口琴加上麥克風來演奏的,也許在他認識Muddy之前他就有做過類似的嘗試,而事實證明,這可能是當時最劃時代的革命性舉動,原本的藍調音樂只適合在鄉村的小酒館中演奏,但來到大城市後,人們開始追求起更大的聲響,於是吉他被插上了電,而小華特,這位發明了"電氣口琴"的人,也開始以更大的音量及令人著迷的火熱口琴技巧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當時他們的組合幾乎無人能擋,他們會隨性的挑一家酒館進去,不管台上的樂團是否仍在表演就把他們趕下來,接著他們會以更出色的演奏技巧在場中掀起一陣旋風,當時人們稱他們的組合為"獵頭者",觀眾愛死了這樣的花招,而在這段時期,小華特也開始有了離團單飛的念頭。

1950年,Muddy被簽入切斯唱片,在切斯當家的詞曲創作者Willie Dixon協助之下發表了一系列後來被視為經典的歌曲,如"Hoochie Coochie Man","I Just Want to Make Love to You"、"I'm Ready",Muddy終於開始嘗到走紅的滋味,而此時Muddy與小華特的關係也開始交惡,小華特的火爆脾氣始終是最主要的原因,於是Muddy有意的漸漸疏遠了小華特,而正好也給了小華特一個離團的理由,1952年5月12日,小華特自組了樂團"The Jukes",並進錄音室錄製了他第一首單曲"Juke",同樣由切斯唱片發行,歌曲一推出後即上了當時的音樂排行榜,接下來的幾年內,小華特在切斯旗下錄製了將近100多首歌曲,有純演奏曲也有小華特自己唱的歌,其中更不乏排行榜上的佳作,從此小華特也成了當時切斯唱片的巨星,與老搭檔Muddy平起平坐。

走紅之後的小華特並沒有風光多久,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傑出的藍調藝人實在太多,如Howlin'Wolf(Muddy在切斯的競爭對手)與Sony Boy Williamson,但小華特出色的口琴技巧仍令人趨之若鶩,許多年輕一輩的口琴手如Junior Wells或James Cotton(他們後來也都成為Muddy樂團的口琴手)等人都深受其影響,也都以小華特作為他們的目標。

另一個原因則來的太快,一個同樣來自曼菲斯的年輕白人在50年代末期錄製了一張專輯,唱的全是他所喜愛的黑人藍調歌曲,在他之前,黑人跟白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但他卻輕易的消弭了這一點,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白人也可以唱黑人的歌,而且唱的並不下於黑人自己本身,於是這個名叫Elvis Presley的年輕人瞬間成了全國性的巨星,一種嶄新的音樂---"搖滾樂",就這樣誕生。

搖滾樂的風行也許是必然的結果,畢竟當時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始終以白人為最大宗的消費群,相較之下,正宗黑人的藍調音樂反而漸漸式微,許多藍調樂手開始把重心放在歐洲,如Muddy在英國就受到廣大的歡迎,許多年輕人如Eric Clapton、Mick Jagger都自稱受到了他的影響。至於小華特,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藍調口琴之王,此時只能藉著零星的演出換取微薄的收入...如他年輕時一般。在生活巨大的壓力之下,小華特開始沉迷於酒精之中,但其惡劣的脾氣卻始終未改,終於,於1968年的一次街頭械鬥之中意外死去,他的屍體一直到第二天才被人發現,死時他只有37歲。

--------------------------------------------------

Miles Davis曾稱讚小華特是天才,可以用口琴做出不亞於薩克斯風的演奏,Pete Welding也曾評價過小華特的口琴技巧:「像歌手一樣,他用口琴表達出了同樣的敏捷與富於彈性的搖擺,同樣的強度與熱情...」。諷刺的是通常早逝也都是天才的宿命,但不論如何,小華特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體驗,幾乎後世每個學習藍調口琴的人都欠了他一點什麼。就像提到小提琴會想到海飛茲,提到電吉他則想到Jimi Hendrix...小華特也有自己的一個位子。像Eric Clapton在年輕時聽過小華特演奏時所說的:「...那些迎向耳畔的聲音,我是說,他不能不演奏。你懂我的意思嗎?...每次他只要開始吹奏,就算只有30秒,對我來說就是天籟...你了解嗎?」。

關於這一點,我從來沒懷疑過。

你了解嗎?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徵人080414

藍調搖滾/台北團/想找志同道合的鼓手

這個團的前身是由幾個喜歡Blues音樂的朋友所組成
最初的想法是想把一些喜歡這種曲風的朋友集合起來大家一起玩
而除了Blues以外,我們也喜歡Jazz、Funk、Rock、Soul等風格
後來因為人事(兵役、家庭、工作)上的問題,樂團宣告解散
而現在就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

我們想找真正喜歡、也了解藍調音樂的朋友一起組團
目前成員計有吉他手一名、主唱兼口琴手一名、貝斯手一名
我們喜歡的樂手及樂團如下:

BB King、Blues Brothers、Buddy Guy、Eric Clapton、
John Mayer Trio、Jimi Hendrix、James Brown、
Led Zeppelin、Muddy Waters、Paul Butterfield Band、
Robert Randolph、Rolling Stones、Robben Ford、
Stevie Ray Vaughan、The Band等等等等....
太多了暫且不表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跟本人連絡
聯絡方式如下表:
謝謝^^

Otis